憩园:那一片天然的花溪之地
出城12公里左右,沿着十里河滩往南走,就到了花溪区的花溪湿地公园。
花溪公园雏形始建于1787年(清乾隆五十二年),占地800余亩,主要景点有放鸽桥、亭台小洲、音乐广场、芙蓉洲、百步跳蹬、坝上桥、麟山、龟山、松柏园、朱莲池、东舍、西舍、牡丹园等。公园在城镇之中,与花溪区街镇相互交融,与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十里河滩紧紧相连。集自然山水、田园风光、民族风情为一体,被誉为:“高原明珠”。
公元1638年(明崇祯十一年),徐霞客由贵阳前往长顺,对花溪流经地有五六处记载。
花溪公园原名“花仡佬”。明末清初,这里混居着汉、苗、布依、仡佬等民族,其中以仡佬最多,仡佬妇女爱穿花哨美丽的服饰,被人称为“仡佬”,此地因仡佬人而得名。
1952年更名为“花溪公园”,寓意:“花开四季,碧水长流”。
河流、池塘不仅仅翠绿如黛,每一处几乎都可以让你停下来亲水嬉戏,除了几座大小不一、别有风味的拱桥以外,其余水畔都没有生硬的栏杆,有的连接河堤各种形状怪异地礁石,有的水域直接了解一片农田庄稼地,都有小道可以深入行走其间,孩子们可以下河沟淌水摸螃蟹,也可以把衣服撂在一边入水游泳,当然也可以依靠任何一棵造型独特自然的大树留下舒心的一瞬。
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具有河流、农田、库塘等多类型湿地,花红柳垂不像是精心设计栽种,似乎都是源自年轮风雨流转而天成。山清水秀,古朴淳雅,没有娇作粉饰的感觉,令人不知不觉间醉心于这份天然之美。
公园里没有看到很多保洁人员,却十分干净,极少看到有垃圾。休闲设施自然随意安放,十分人性化。一个人或一群人只要想要坐下来聊天、休息,都能找到合适的位置和舒适的凳子、椅子。
花溪公园给人的感觉就是自然、亲和、舒适。与其说这里是一座公园,不如说是整个城市居民日常休闲之地。
不着急赶时间,没有导游解说催促的景象,大家不像是逛公园,而更像都在自家后院里歇息。
有躺在草地、长椅、水岸闭目养神的,有择一河流垂钓的,有围在一方小荷花塘玩牌、聊天的,也有沿着蛇山深处探林的……
在花溪河南岸,有一座名为“东舍”的小楼,小楼后院便是“憩园”。这里也曾留下了巴金和肖珊浪漫的爱情故事。
1944年,巴金与肖姗来到花溪,在“东舍”举行了婚礼,在这“水如碧玉山如黛”的地方度过了新婚蜜月,也是在这风景如画、溪水潺潺、燕雀纷飞的雅致之地,巴金开始创作中篇小说《憩园》。《憩园》在文笔上采用亲切委婉、舒缓自如的散文格调,也是巴金以往那种热情奔放的表达风格转向细腻蕴深的写作标志。
在花溪走走、玩玩、歇歇,一天也不觉得乏味、燥热。走进当地著名的花溪牛肉粉店,还收获了一份小惊喜。
在我十分享受这花溪牛肉粉的地道美味儿时,一声娇滴滴却略带顽皮地“希娅校长好!”把我从梦境般的游历中拉了回来。
原来是我们学校三年级唐老师班上的一位女孩随家长一起来游玩,小女孩见我含着米粉来不及吞进嘴里的造型有些滑稽,忍不住掩面而笑,我们也就在这小亭子里聊开了各自暑假生活话题。
周恩来、邓小平、贺龙、陈毅、聂荣臻、罗荣恒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当今几位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造访过花溪。
陈毅元帅游花溪时曾欣然赋诗几首,我最喜欢其中的两首。
一首是《花溪杂咏之一》:真山真水到处是,花溪布局更天然;十里河滩明如镜,几步花圃几农田。
另一首是《花溪杂咏之五》:东社西舍小停留,长看溪水绿如油;农村如此园林化,神州富裕永不愁。
曾经分享:
……